外滩建筑群里藏着许多“上海第一”

外滩建筑群是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它们该怎样去阅读呢?你知道外滩最老的建筑是哪一栋吗?哪栋建筑使用了上海最早的电梯?从过去到现在,它们的形态变过吗?老建筑体现城市气质《上海外滩建筑群》中老建筑的设计图都是手绘图纸,有的是蓝底白线,有的是白底黑线,还有的渲染了色彩,线条流畅、数字精确。这些外滩老建筑创下不少建筑艺术和技术上的上海“第一”。前天,由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汇编的《上海外滩建筑群》发布,一幅幅百年外滩建筑结构图展现出来。这些老建筑的设计图都是手绘图纸,有的是蓝底白线,有的是白底黑线,还有的渲染了色彩,流畅的线条、精确的数字折射出当年建筑师的大量智慧与心血。上海总会、大北电报公司大楼、汇丰银行大楼的彩绘版建筑设计图,保存至今色彩依然艳丽,精美程度令人震撼。这些外滩老建筑从图纸跃然而出,创下不少建筑艺术和技术上的上海“第一”。在建筑技艺和风格上,建造于1873年的外滩源33号原英国领事馆是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也是外滩建筑群第一界面中保存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筑。有利大楼是上海首幢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楼板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商务楼。原百老汇大厦是外滩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原汇丰银行大楼是外滩立面最宽、占地最广、体量最大的建筑。老建筑见证了近代上海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建造的中国通商银行是第一家中国自创的商办银行。字林西报是中国创办最早、出版最久的外文报纸之一。汇中饭店是上海最早使用电梯的建筑。原礼查饭店是上海最早的西式饭店。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上海最早筏式基础的建筑、第一幢瓷砖贴面建筑。中国银行大楼是外滩唯一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现代高层建筑,也是外滩20世纪30年代仅有的一座由中国建筑师参与主体设计的建筑。1989年,外滩上海总会(东风饭店)开出上海第一家肯德基。浏览馆藏档案编研成果,人们或许会惊讶地发现,江海关大楼最初竟是满满的中国风。外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大型钢桁架桥,但它一开始并非钢桥,而是一座称为“公园桥”、宽11米的木桥。时至今日,外白渡桥的英文名依然叫作“”。“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外滩,是不断迭代变化的结果,并不是外滩建筑最初的模样。”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指出,老建筑的存在,体现着城市气质和生活品质。带有节奏感的天际线外滩色调统一、错落有致的天际线总是令人惊叹。从远处看,整体的横向线条趋齐、空间连续,中间点缀着三处高潮。带有节奏感的天际线形成并非偶然,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外滩经历三次大规模变迁。每当游客来到上海,都会惊叹于外滩色调统一、错落有致的天际线。它为何这么美?“如果从远处看,你会发现外滩整体的横向线条趋齐、空间连续,中间点缀着三处高潮,一处是原汇丰银行大楼和原江海关大楼,一处是原沙逊大厦和原中国银行大厦,还有一处原百老汇大厦,几座高楼穿插其中,让整条天际线显得格外有韵律感。”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人说。带有节奏感的天际线形成并非偶然。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外滩在不断更新,经历三次大规模变迁。在市城建档案馆馆藏的1855年英国人绘制的上海外国租界地图中,外滩的大部分建筑还是较为简陋的外廊式风格,外观单一,大多数是两层砖木结构的仓储和洋行等小型办公用房。到了19世纪60至80年代,外廊式建筑大多已被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建筑所替代,以一至二层券廊式砖木混合结构建筑为主。“这个时期的外滩建筑风格,直接照搬国外的形式。”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半数外滩建筑开始重建,建筑的高度上升、体量变大、密度增加。外滩建筑群界面虽然没有趋齐,但在空间上已逐步变得连续。建筑也从早期的砖木结构转向砖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风格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最为流行。这个时期的建筑内部设施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称作上海近代史上的“黄金时代”,外滩发展的进程也大幅加快,近半数的建筑被翻建成高楼大厦,建筑体量更为庞大,风格趋于和谐统一,建筑群的界面空间逐渐趋齐。这一时期,装饰艺术派和现代派风格开始流行,外观简洁的新式建筑兴起。在建筑结构上,广泛使用了钢框架,建筑单体的规模变大,建筑高度达到8层以上,大多建筑外立面气派豪华,装饰富丽堂皇,内部设施更趋完善。原汇丰银行大楼、原江海关大楼、原沙逊大厦、原百老汇大厦等11幢建筑都在这段时期竣工。随着1944年原中国银行大楼和1949年原交通银行大楼的建成,外滩天际线及外滩建筑群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看上海建筑成长轨迹近年来,市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走遍外滩建筑群,根据留存下来的结构图、室内设计图和老照片,重新进行影像拍摄。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向公众展现外滩历史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变化过程。“外滩不仅有上海建筑的成长轨迹,还承载着上海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她可以是阅读海派建筑的起点。”市城建档案馆负责人说,近年来外滩有一批老建筑进行了修缮,主要包括结构加固和“修旧如故”。2010年左右,外滩源33号原英国领事馆进行修缮,施工人员对建筑形式和风格处理追求近乎苛刻。建筑外立面的雨水管需要拆除更换,为保证建筑原有风貌,施工人员找来百年前图纸,把损坏的雨水管按原样进行修复,外墙清水墙也尽量恢复到建筑最初的原材、原色、原态和原物,甚至连砖饰线脚也按照原貌恢复。在施工中,地下空间上部一棵150年的古银杏树无法移植,施工人员就把原先规划的一个整体空间一分为二,在古树正下方修建了一条长度23.4米的地下连接通道。至今,这棵古树依旧郁郁葱葱,地下空间也进行了充分利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建筑背后的文化价值,更好地保护好历史建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近年来,市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走遍外滩建筑群,根据留存下来的外滩建筑结构图、室内设计图和老照片,重新进行影像拍摄。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向公众展现外滩历史建筑和公共空间形成的历史风貌与发展进程,记录外滩的变化过程。“外滩承载着上海丰富的历史文化,所以‘保护’始终贯穿在外滩变化和更新的全过程。”参与上海外滩通道与外滩交通枢纽改造的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城市交通与地下空间院总工程师罗建晖说,外滩改造曾穿越33栋上海的历史保护建筑,不仅建筑没有受到损害,街区尺度也恢复为传统尺度。延安路高架到外滩时拐弯的下匝道被拆除,将外滩天际线完整打开。对外白渡桥维护,更是调出新中国成立后外白渡桥三次维修加固的部分设计图纸,讨论出5套修缮方案,最终决定移动桥的上部结构至船厂调换损坏构件,同时重建桥的下部结构,维持原貌,只将木桩改为混凝土桩,最后把已检修好的桥上部结构移回安装,恢复交通功能。罗建晖说:“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当作文物摆放在那里,而是要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发挥它的功能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收购针对的客体是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即公司发行在外且被投资者持有的公司股票, 不包括公司库存股票和公司以自己名义直接持有的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前者如公司在发行股票过程中预留或未出售的股票,后者如 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触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络,以便删除。

0
喜欢的话,不妨鼓励一下哦~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最新评论 0人评论 0人参与 0
    正在加载
0/12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轻创企易立场。

首页

服务

咨询

问答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