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企业“互联网+”和互联网创业在网络运营方面,我给出以下5个建议。
1. 外包做不好互联网
互联网运营是个体系,由产品、技术、运营和市场等多个部门构成,需要各部门“双向反馈”,快速协作。但是通常传统企业包括互联网创业公司,初期最大的困难是团队,所以往往选择技术外包的方式。其实外包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式,如有可能,要组建自己的产品、技术和运营团队,外包是做不好互联网的。因为互联网产品的上线只是产品的开始,是通过产品逐步完善获取用户的过程,所以要根据用户需求和运营情况,不断快速迭代,而技术外包很难做到无缝协作。互联网运营产品上线,只是开始,要通过运营不断完善产品,不断获取用户,把用户留下来。所以,如果要想做好互联网业务,运营的核心部门,如产品、技术和推广需要自建。
2. 做别人做不到的,才能让用户记住
产品一定要做到在用户有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你,如果用户有订餐需求,外卖服务有,饿了么、百度外卖、到家,那用户第一个想到是饿了么,那饿了么就赢了。因为用户都是懒的,记不住超过3个以上的同类产品,3个里边选哪个,一定是这个产品与另外两个给用户留下不同的感知,服务更好?更便宜?送餐速度更快?或者饿了么推广得好,用户压根儿不知道另外两个服务。遇到一个案例,一个优秀的传统房屋维修的公司,想通过互联网成为房屋维修的平台,苦恼的问题是用户需求低频,很难形成独立的互联网应用。我分析他们的标准业务流程,发现如果有用户电话预订服务,甚至包括“马桶堵了,房子漏雨”,按照流程都是第二天派单上门维修。我问,为什么不马上去修呢?负责人的回复是“那样做忙不过来,需要第二天统一派单效率最高,而且和同行比我们已经是最快的了”。这就是关键问题所在,当用户有强需求的时候,产品不能满足,就别指望用户形成感知记住产品的品牌。京东就是不断地投入资金解决送货速度,因为就是比淘宝快形成口碑。所以,一定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别人不能马上去修,你可以去;别人不能提供的服务,你可以提供,这样才能成为用户能够想到并排在第一的品牌。
3. 小步快跑,不要运动式发展
互联网运营的特点就是“快”,产品可以不完善,但核心功能要抓得准;运营可以出错,但调整要快速。互联网运营的特点就是通过“小步快跑”来完善产品,提升运营效率。这样的运营特点与传统企业经营不同,有些传统企业首先制定宏伟战略和蓝图,制订半年或者一年的实施计划,提出口号,再开动员会组织落实。这样的方式做互联网运营很难有效,新产品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运营推广根据用户需求和反馈需要随时调整,基本上是边做边改,边做边想,根本无法制订较长时间的产品计划。网络运营唯一能确定的是:无论什么产品,什么运营周期,都要以用户需求为驱动。
4. 做新公司要先融资
我遇到过几个涉足互联网业务的传统企业,企业规模和实力都不错,它们通常的做法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互联网事业部,借助原有优势,开展相关互联网业务。在“互联网+”转型中,其实这不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合理的方式是成立独立的互联网公司,将少部分原有骨干和主要的资源注入新公司,新公司不要烧母公司的钱,当团队组建完成后,马上开始融资,利用社会资本快速推动业务发展。之所以建议这样做,原因是:
烧自己的钱和烧投资人的钱是两回事,即使企业很有实力,烧自己的钱也一定会反复仔细衡量,做出的决策是稳步发展,不是以快速突破为目标,影响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速度。快,是互联网业务成功关键的因素,所以就是有钱也要融资,快速发展。
独立的新公司,可以重新设计业务和团队激励,与原有公司的体系完全分开。在互联网竞争中只有保持独立和灵活性,才可能有机会胜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一定要清楚,这时候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原有同行业的对手,而是新兴的、玩命的创业公司,或者BAT巨头的渗入。所以一定要按照互联网公司的规律、灵活性和速度,保持最活跃的竞争力才行。
5. 归根结底是团队
互联网运营就是获取用户和用户价值的变现,人的事情需要人来做,所以团队是关键的关键。无论是优秀的传统企业“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创业,最关键是聚集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团队。目前,互联网人才可遇不可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互联网人才的需求量暴增。所以,团队的组建要花精力和付出高额的成本,优秀的互联网人才不看当前的薪酬是多少,更看重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有未来、好玩儿。对于优秀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或者组建互联网创业团队,不要吝惜,拿出股份、期权等好的激励,尽快组建优秀的互联网团队,有人才能成事。
文章摘自《用户力: 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郝志中著, 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