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公司初创,创始人的管理风格是应该专制,还是群策群力?

1位顾问回复300人看过

专业顾问回答

袁蓉蓉
袁蓉蓉服务年限:7评价:4.9

中级会计师向TA咨询

在创业初期,创始人经常会在管理风格问题上纠结:是专制式“一言堂”管理,还是群策群力?专制吧,觉得过于霸道,但群策群力吧,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搭上了大把的时间,最终却没能定下一个合适的方案。那么,在管理南昌公司中,创始人的管理风格到底要专制还是群策群力呢?下面来各自分析一下。

一、专制型管理风格

创业初期,没有多少资源和人脉,甚至连像样的技术也拿不出手,之所以创业,多半是本着那份雄心壮志。所以,想要南昌公司发展成什么样,说白了还是你最清楚。尤其是你所找的合伙人还是一些非常普通的伙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最有能力的那个人还是自己。如此说来,初创企业起步的时候还是该由自己拍板,也就是专制。

1978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通用公司的董事长汤姆斯·墨菲来中国考察,高层也批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项目,包括轿车和重型汽车,并达成了合作汽车项目的相关事宜。

通用汽车是第一个来与中国接洽的外资公司,当时中央对此项目非常重视,可以说,这是通用汽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但事实却大为反转。原来,通用汽车董事长回到公司后开了个董事会,没想到董事会的其他成员嫌弃中国太穷,于是否决了他的提议。

就在通用公司董事会否决董事长提议的时候,德国大众却积极与中国洽谈,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那么多的德系车: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等。而到了 1997 年,通用汽车再进入中国市场时,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年销量已经达到了50万辆。

讲这个案例,就是想说,重要的决策还是得由一把手来拍板。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有着宏伟蓝图的创始人一定是一把手,公司中绝对的领导者。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是当年商鞅对秦孝公说的一番话,意思就是在事情开始的时候,不和民众讨论任何问题,但是当事情成功后,可以和民众一起享受胜利果实。再往简单了说,就是能成大事的人,都不与众人谋划。

当然,如此说,都是针对创业初期而言,尤其是身边没有能者,只有你一个人能挑起大梁时,此时专制是最佳的管理方法。

二、群策群力型管理风格

创业一开始,便是几个合伙人一起努力,或者随着公司的发展,引进了各方面的强人,比如技术牛人,那么此时就需要你适当地放低姿态,虚心向人请教,有什么决策时,尽量征求一下团队成员的意见,也就是群策群力。

下面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某公司刚起步时只有不到10个人,当时全公司上下只有创始人,也就是老板一个人最忙,经常同时接两三个电话,送货、结账、进货、谈客户……所有的事情都经由他手。这些事交给谁他都不放心,别人提的意见他也听不进去,每天起早贪黑,似乎是他一个人在养活全公司的人。结果五六年过去,公司依然是老样子,没有任何起色,老板也倍显疲态。

后来他终于明白,该放权时还是要放权,该听取大家的意见时还是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哪怕差一点儿就谈成的业务没谈成,也要作为历练员工进步的机会,只是为什么没谈成,他会直接给员工指出来,并在下一单时,还由这个员工去做。最终,员工将该谈下的单子都谈下来了。

再后来,有客户找他时,他就会直接让他找相关的销售人员了,而公司也在这种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

这个案例就是想告诉大家: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凡事不要亲力亲为,而是要适当放权,同时还要群策群力,多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帮助公司快速发展壮大。

大家都在问

首页

服务

咨询

问答

资讯